1. <table id="6ksay"><strike id="6ksay"></strike></table>

      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頭條 > 正文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丨打造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標桿

      • 2022年10月31日 09:25
      • 來源:河南日報
      • 責任編輯:李新賀

        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悠悠歷史中,它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

        黃河,中華民族的憂患。漫漫歲月里,它也給沿岸帶來過深重災難。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治理黃河,歷來是沿岸人民的美好夙愿。

        新中國成立后,黃河治理開發進入歷史新紀元。1952年,毛澤東主席第一次出京視察就來到黃河河南段,70年前的今天——10月31日,毛澤東乘專列由開封前往鄭州時,“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殷殷囑托,成為激勵幾代人治理黃河的響亮口號。

        同樣是在河南,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擘畫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

        從“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到“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歷史與現實交匯于同一時空的70年里,人民治黃在攻堅克難中破浪前行,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為世界大江大河治理與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了典范。

        10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黃河保護法,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正以全新的生命形態哺育著沿岸人民,演奏人水和諧的時代強音。

        黃河寧 天下平

        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河南正處在“豆腐腰”的位置。下游河道擺動游蕩,大堤像豆腐一樣松軟,歷史上三分之二的決口發生在這里。古都開封7次被淹沒,造就了“城摞城”的歷史奇觀。

        位于黃河開封段的黑崗口險工顯眼處標示有三條洪水水位線: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水位82.12米;1982年,15300立方米每秒,水位83.39米;1996年,7600立方米每秒,水位84.3米!盀槭裁戳髁吭叫,水位反而越高,是不是搞錯了?”曾有外地水利工作人員到此考察時問道。

        “水少沙多,泥沙淤積,河床不斷抬高,導致流量雖小,水位卻更高,洪水威脅也明顯增大!遍_封第一河務局局長潘佳良解釋,黑崗口的河床高出開封市地面11米,黃河在開封段形成了“地上懸河”。

        “去年秋汛,黑崗口下延控導工程出險最多,達194次!迸思蚜颊f,通過河務部門、地方政府的協同作戰,沒有一處小險釀成大險。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秋汛,整個黃河河南段1.5萬名干部群眾,歷經55天日夜奮戰,搶護各類險情2439次,最終奪取黃河秋汛洪水防御的全面勝利。

        新中國成立以來,曾先后12次戰勝超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徹底扭轉了歷史上黃河頻繁決口改道的險惡局面。

        黃河寧,天下平。數千年的憂患之河何以有了今朝的歲歲安瀾?得益于采取的一系列治黃手段。

        整修加固險工、控導工程500多處、壩垛14000多道,以壩護彎,以彎導流,確保黃河河勢相對穩定和安全;先后4次加高培厚大堤,土方量相當于15座萬里長城。

        過去,黃河干流上沒有一座水庫,現在,從龍羊峽到小浪底,從沁河河口村到洛河故縣,干支流水庫群如同一串串明珠守護著黃河,加之北金堤、東平湖等分滯洪區的開辟,形成了黃河“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工程體系。

        連續21年的調水調沙,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2.6米,最小過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復到現在汛前的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中小洪水漫灘概率減小,游蕩性河道河勢相對穩定。

        毋庸諱言,由于認識的局限性,在人民治黃過程中也走過彎路。因為低估黃河泥沙的含量,盲目希冀黃河水由黃變清,單純依靠“蓄水攔沙”的三門峽水庫建成不久后,便因泥沙大量淤積,成為死庫容。

        “沒有三門峽的經驗教訓,就沒有小浪底!弊鳛閺氖曼S河治理30多年的水利專家,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良表示,三門峽工程經過兩次改建,加大泄流排沙能力,實現了水庫年內進出庫泥沙沖淤平衡,為小浪底水庫的成功修建及運用打下了基礎。

        經歷了三門峽的“蓄水攔沙”和小浪底的“蓄清排渾”,多泥沙河流水庫設計運用技術發展到“蓄清調渾”新階段,破解了“庫區泥沙淤積形態控制難、水沙庫容不能互換、徑流無法實現年調節”三大技術瓶頸!斑@標志著黃河治理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睆埥鹆颊f。

        與此同時,黃河治理步入數字化時代。在“三條黃河”(原型黃河、數字黃河、模型黃河)建設的基礎上,今年5月,黃委印發《數字孿生黃河建設規劃(2022—2025)》,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黃河,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支撐帶動黃河保護治理現代化,這標志著“把黃河裝進計算機”有了行動指南。

        今年6月底,黃河智慧防汛預警系統正式啟用。作為數字孿生黃河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系統大大提升了防汛決策效率,通過類似電子沙盤的推演,形成可執行的黃河防汛預案,并運用智能系統迭代更新,黃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快速推進。

        年年奔流 潤澤兩岸

        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源頭下來,黃河先后跨越青海、甘肅、陜西、河南等九省區,一路攜川納流,奔騰到海。

        誰能想象,富有生命力的黃河在上世紀末曾多次出現斷流。

        在開封柳園口渠首閘下游2000米處,柳園口渠首閘閘管處職工閆志剛指著河灘說:“這里就是1997年黃河斷流的最上端。當時整個大河都沒水了,河道里只有斷斷續續的水洼還存了些水,閘上無水可引!

        “往上游再走3公里的黑崗口也好不到哪兒去,挽起褲腿,蹚著淺淺的泥水,就能從南岸走到北岸,根本不用撐船!痹诖藞允亓舜蟀胼呑拥拈_封第一河務局高級技師李明金說。

        據統計,1972年至1999年,黃河有22年出現河干斷流,平均4年斷流3次,1997年還出現了迄今為止最為嚴重的斷流,斷流時間達226天,長達704公里,占黃河下游河道總長的90%。長時間的黃河斷流,還引發了河道萎縮、水生物減少、濕地減少等一系列問題。

        轉機出現在1999年,黃委對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開了我國大江大河統一調度的先河。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才保存了黃河生態血脈,喚醒了一度沉睡的黃河,至今,黃河已連續23年不斷流。

        目前,黃河以占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滋養著全國12%的人口,灌溉著全國17%的耕地,還為沿岸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并支撐著流域內石油、煤炭等工業的發展。

        “有多少湯泡多少饃”,近年來,河南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在黃河兩岸實施了122個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把1952萬畝高標準農田升級為高效節水灌溉田,每年可節水1億多立方米,實現了用更少的水產更多的糧、產更好的糧。

        據統計,作為河南最大的過境水源,自1952年以來,全省已累計引用黃河水1800多億立方米。

        “黃河不僅滋潤著沿黃灌區2000多萬畝農田,而且成為沿黃及受水區12個地市、105個縣(市、區)生產生活、工業和生態用水的重要來源,有力支撐著沿黃地區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焙幽宵S河河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河清岸綠 人水和諧

        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生態環境脆弱——先天不足本底差、后天失養“病”根深,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較差。

        受自然稟賦和人類活動影響,黃河流域內約3/4以上的區域屬于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是我國生態脆弱區分布面積最大、類型最多、脆弱性表現最明顯的流域之一,流域生態易破防、難恢復,保護治理的任務十分緊迫。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黃河沿岸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生態持續復蘇,河湖面貌煥然一新。

        霜降已過,一年一度候鳥遷徙大幕悄然拉開,黃河濕地孟津段儼然成了“鳥的天堂”。成群的綠翅鴨、斑嘴鴨在水面上悠然覓食,不時有水鳥從濕地草叢中振翅而起……秋水長天共一色、兩三游人幾帳篷,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畫面。

        近年來,河南堅持中游“治山”、下游“治灘”、受水區“織網”,統籌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和國土綠化行動,黃河正成為中原大地的“綠色飄帶”。

        在黃河中游,深入推進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讓8.6萬畝歷史遺留礦山披上了“綠衣”,昔日滿目瘡痍的小秦嶺已成為全省特有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

        在黃河下游,大力治理灘區面源污染和支流水污染,把46.9萬畝濕地納入保護范疇,推動流域內35個國考斷面全部達標,目前從河南流出的黃河水都是Ⅱ類;

        在受水區,加快構建平原生態綠網,三年來共完成造林503.6萬畝,森林撫育577.5萬畝;

        ……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牛鼻子’,保障黃河長治久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防范水之害、破除水之弊、大興水之利、彰顯水之善,開創大江大河治理新局面!毕嚓P專家表示。

        歲歲安瀾、年年奔流、人水和諧……黃河,川流不息的發展之河,滋養著百姓宜業宜居的幸福生活。(記者 劉曉陽)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高潮喷水抽搐视频

        1. <table id="6ksay"><strike id="6ksay"></strike></table>